來源:網絡 作者:匿名 2009-10-30 17:07:31
八成民辦幼兒園上起小學課
專家稱對孩子成長不利,但園方稱是迫于家長要求
廣東省教育廳日前發布《關于加快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》,明確規定地級以上市城區及珠三角發達地區到2010年全面取消學前班,幼兒園須避免“小學化”傾向。記者采訪中了解到,我市2004年就已嚴禁小學辦學前班,目前小學辦的學前班已經絕跡,但民辦幼兒園“小學化”傾向卻變得越來越嚴重。
全市小學禁辦學前班
市教育局學前處副處長邱衛思告訴記者,《意見》里的“學前班”是指小學辦的那種,幼兒園數量不能滿足幼兒教育需要時,由小學開設學前班,招收沒有條件接受系統幼兒園教育的5-6周歲幼兒,對他們進行學前補償教育。邱衛思說,我市幼兒園完全能滿足幼兒學前教育的需求,因此我市在2004年就嚴禁小學辦學前班,現在,每年申請小學一年級學位時,市教育局都強調,嚴禁小學辦學前班。事實上,小學所辦的學前班在我市已經全面取消。
記者采訪中發現,我市沒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的學前班,前幾年,特區外一些民辦學校為爭奪生源,曾熱衷于附設學前班,但這兩年也沒有再出現。但值得關注的是,我市幼兒園普遍辦“學前班”或“大大班”。對此,邱衛思認為,這種“學前班”實際上是人為因素造成的,許多市民在孩子不足3歲時就送到幼兒園讀小班,結果讀完大班卻上不了小學,只能在幼兒園再上一年,這就是我市幼兒園普遍辦“學前班”或“大大班”的主要原因。
民辦幼兒園趨于小學化
《意見》特別規定,幼兒園須避免“小學化”傾向,不能統一強制要求幼兒學習拼音、書寫漢字、學做筆算算術題,不得向幼兒布置家庭作業,也不允許進行任何形式的測驗和考試。
記者采訪中發現,在我市民辦幼兒園的學前班甚至大班、中班,做算術、學拼音、寫漢字很普遍,有些幼兒園還布置作業,讓學生寫英語字母和單詞。
市民孫先生說,他的女兒大班畢業時5歲多,不能進小學,只能再在幼兒園上一年學前班,學習內容不少是小學課程,像拼音、10以內加減法、英語字母等。
市民李女士說,她的孩子在水圍一所幼兒園讀大班,孩子學的內容比學前班教的還要多,有些功課她都快做不出來了。她說,前幾天有這樣一道家庭作業題:小明在班里正著數是第七個,倒著數是第五個,他們班一共有多少小朋友?一開始還真把她搞懵了。
一名4歲孩子的媽媽在深圳新聞網發帖稱,她的小孩讀幼兒園中班,有一天做的作業就有4頁:漢字“上”、“萬”各寫一頁;1+2=3、2+1=3和1+3=4、2+2=4各一頁。
記者前幾天參加一家幼兒園開放日活動時也看到,中班孩子抄寫英語字母的作業被展覽出來,作為該園的成績向家長和來賓們展示。
記者發現,上小學課的幼兒園多為民辦,公辦幼兒園較少。
市第三幼兒園園長邱雪華告訴記者,我市公辦幼兒園基本不設小學課程,她曾在我市數所公辦幼兒園當過園長,無論大大班或學前班,課程設置都是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》范圍內的內容,只是比大班、中班的層次有提高。
開設小學課程多是迫于家長要求
辦了兩家幼兒園的張先生坦言,至少有八成民辦幼兒園會讓孩子學習小學課程的內容。他說:“這么做都是為了迎合家長需求。很多家長衡量幼兒園的好壞,就是看教孩子認了多少單詞、背了多少古詩。你不教英語、不教數學,有的家長就埋怨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,有的還會讓孩子轉園。沒辦法,幼兒園只能迎合家長的想法,否則就流失生源。”
一位民辦教育機構負責人訴苦說,前幾年他們并沒有開設小學課程,但在班會上,不少家長抱怨:“每學期交幾千元,怎么我家寶寶什么也沒學會?”特別是大班家長,很多人認為,為了給孩子上小學打基礎,幼兒園應該讓孩子學點什么。還有家長說,如果不開設小學課程,他們就讓孩子轉園。沒辦法,他們最終只好從中班起開始教拼音、算術,不定期給孩子留點家庭作業;“大大班”的課時、知識設置,接近小學課程。
景田一家雙語幼兒園園長說,他們園中班的孩子每周有二三次作業,如寫拼音、筆劃練習、數字;大班或學前班,開設為期兩個月的模擬小學活動,按小學模式加長課時,提前學習一些小學知識。她說,也有家長抱怨孩子作業太多,真是“眾口難調”,讓幼兒園左右為難。
邱衛思說,我市幼兒園目前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小學化傾向,幼兒園如果在周末給孩子留點講故事、做手工的作業,我個人認為是合理的;如果是抄拼音等作業,這應該被明令禁止的。邱衛思說,“要改變幼兒園小學化現象,必須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。今年計劃在一些幼兒園設點成立家長課堂,對家長進行免費培訓,讓家長們認識到,幼兒教育必須根據年齡特點,遵循身心發展規律施教,只有采用適宜的教育方法,孩子才能健康成長。”
專家觀點
“搶跑”對幼兒有害
記者在多個家長中作了一個調查,發現八成以上家長表示,會將幼兒園是否教數學和認字作為選擇的標準,理由是:“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;“別人都在學,我們不學,上了小學后就跟不上別的孩子了”。
但專家認為,在幼兒園學小學內容,對孩子并沒有什么好處。
深圳市婦幼保健院臨床心理學博士萬國斌認為,在幼兒學前教育時期學小學課程,實際上是拔苗助長,對幼兒心理發展有害。他說,幼兒期的心理發展還不完善,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,如果按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幼兒學習、完成作業,不僅違背其認知水平、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,還會讓孩子覺得學習過于吃力,產生厭倦、畏懼情緒。此外,兒童在幼兒階段如果過多學習小學課本上的知識,上小學一年級時不用花多大力氣就能獲得好成績,會養成不愛動腦、不愛思考、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。當他們面對新的學習內容時會產生不適,易出現學習成績下降、急躁甚至厭學等情況。
深圳市第三幼兒園園長邱雪華也認為,幼兒知識吸收應通過游戲等感性活動來獲取,如果將孩子按在課桌前枯燥地學習,不僅孩子不容易吸收,還會影響孩子智力正常發展,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。幼兒園階段,只要幫孩子打好認知的基礎,其他“小學化”教育沒必要。
在幼兒園就把小學的課給上了,小學老師是不是歡迎?南山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的王老師告訴記者,一年級剛入學,班上大部分孩子都學過英語字母讀寫,但都存在發音不準的問題,必須糾正,“好多孩子已形成習慣,改過來比從零開始教困難多了”。該校一名語文教師也告訴記者,在幼兒園學寫字的孩子,總是筆劃順序“欠點欠劃”,原因就是讀大班或學前班時沒有得到正規筆劃訓練。因此,他們認為,幼兒園還是不要“小學化”為妙。
關注奧數網官方微信 數學資料、數學真題、更有全國教育資訊 微信搜索“奧數網”或掃描二維碼即可添加
您還可以通過手機、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訪問深圳奧數網,升學路上有我們相伴。>>[點擊查看]
歡迎掃描二維碼
關注奧數網微信
ID:aoshu_2003
歡迎掃描二維碼
關注中考網微信
ID:zhongkao_com